原价150元的进口儿童牛奶,30元一箱;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因为食品临近保质期,原本价格高昂的进口食品被卖出了“白菜价”。
近年来,不论是线下便利店还是线上网店,“越临期越便宜”的临期食品悄然称为热门,与此同时,不少消费者也产生了疑问,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能不能吃?
保质期是什么?怎么确定的?
保质期其实是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作出的承诺:“保质期以内,食品坏掉了,算我的。”
商家不能卖过期食品,否则属于违法行为,但你要是自己买回家放到过期,吃出问题厂家是不用负责任的。
每一种食品的研发都要考虑保质期的问题,以保障食品从出厂到消费的时间段都安全可靠。保质期还要和保存条件相互搭配,常见的比如:常温、避光、避热、冷藏、冷冻等。
保质期一般通过“稳定性试验”或“货架期试验”确定。
如果实验证明放一年半没问题,那么保质期可能就定为一年,因为现实中食品可能经历温湿度的波动、光照变化、运输颠簸等,需要有一个保险系数。
一般产品上市后,厂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促销临期食品在国外很常见
临期食品就是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商家一般会定期清点库存和货架,把它们找出来。
商家可以卖临期食品,主要的手段是降价或捆绑促销、放在货架前排等,也有超市是提前下架,返回厂家。
不过相对来讲,我更倾向于促销这种处理方式。
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不良厂家把临期食品翻新或改标签后重新售卖。
在国外,把临期食物降价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是商家的通常做法,比如在加拿大、美国、德国都有相当完善的食品救济机制,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保障。
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食品还有最佳口味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的说法,过了最佳食用期(还不到保质期)就打折出售。
【消费建议】
首先,购买食品要避免冲动消费,不要因为优惠促销就大量囤货。如果想尝鲜,先买一个小包装试试,好吃下次再买大包装。
其次,降价促销和捆绑销售的产品要注意看保质期,它们往往是临期食品。如果打算买了马上吃,不妨选它,非常划算。
第三,食品包装一旦打开,保质期就作废,如同银行里的“离柜概不负责”。所以食品打开包装后尽快吃完,吃不完的也要密封保存。
第四,如果食品在家放过期了,是否食用取决于你自己。
本文来源:据微信公众号“饮食参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文 已获授权转载。有删节。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w68.com/post/41.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