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你睡得好吗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我们都在缺觉,但真到该睡的点,却又睡不着。据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六成以上的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

占我们生命三分之一时间的睡眠可是大事,为了和大家一起更好地认识睡眠障碍,界哥特别采访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副主任王勇教授。睡眠问题如何影响认知?怎么评估睡眠状况?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什么样的睡眠障碍需要引起注意?当前针对睡眠障碍又有哪些治疗方法?一起看看王勇医生怎么说。

1脑子不好使?可能是没睡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可以引起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职业损害及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损害,甚至由睡眠不足引发的孤独感还会传染。

对此,王医生表示确实如此!睡眠状况会影响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而认知功能的损害就会影响到职业功能和社交能力

640.webp-4-1.jpg


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睡眠期是大脑清除毒素和废物的重要时期。睡眠时脑脊液会流入大脑细胞间隙,把大脑代谢的垃圾带走。如果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那熬出来的东西估计就是“垃圾”了,甚至这些毒素累积起来会导致神经精神的异常。

其次,认知功能与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突触数量密切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睡眠有助于学习后的突触形成,并能够阻断多巴胺介导的遗忘过程。也就是说睡眠充足,学到的东西就更容易记住,而且不容易忘记。

再次,原发性失眠患者血浆中食欲素水平会升高,从而造成神经元损害,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最后,睡眠限制会影响海马中的蛋白质合成,而海马是人脑记忆回路的核心部位,因此会导致记忆受损。

2没睡好,就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不只是没睡好。王勇医生表示,睡眠障碍机制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

而在精神疾病领域,美国最新的DSM-5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把睡眠障碍更名为睡眠觉醒障碍。其中又包括了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发作性睡病、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非快动眼睡眠唤醒障碍、梦魇症、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物质/药物所致睡眠障碍等。

其中与睡眠障碍关系最密切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

一方面睡眠障碍可以是抑郁焦虑的主要症状,也可以是同时并存的两种疾病;

另一方面,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相互之间会有影响。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是非失眠者的9.82倍,焦虑障碍的风险是非失眠者的17.35倍,自杀风险是非失眠者的1.86倍;睡眠障碍是抑郁焦虑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准之一,持续失眠会加重抑郁焦虑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及复发可能性。

3睡眠障碍,带个手环就能监测?

是电视太好看,还是手机太好玩?总之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睡好,人们绞尽脑汁,包括使用各种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以及手机APP、手环等,但它们真靠谱吗?

超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你睡得好吗

其实并没有。王勇医生解释到,这些设备往往只监测了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中的部分指标,然后通过间接的推算得出睡眠分期、睡眠质量等信息,精确度低,只能筛查出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而临床上的睡眠监测可复杂得多,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是其中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它通过脑电、肌电、心电、鼻气流、胸腹运动、鼾声、腿动、体位等综合分析睡眠,主要作用是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40.webp-5-1.jpg

图注:多导睡眠监测(PSG)

另外,还需要结合主观评估,包括询问临床症状、让病人记睡眠日记以及一些睡眠相关的量表,比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等,当然还需要排除是抑郁症、焦虑症引起的睡眠障碍。

综合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方面监测结果,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

4需要警惕的睡眠障碍长这样

■ 晚上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按时睡眠困难;

■ 白天疲劳不适、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社会、家庭、职业、学习能力受损,情绪紊乱易怒,冲动、过度活动或有进攻性行为,积极性、精力、主动性降低,频发差错或事故,过于关心睡眠或对睡眠不满意等;

■ 这些症状至少每周3次,持续至少3个月,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碍、睡眠环境不良、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王勇医生提醒,从精神科角度来看很可能就是睡眠障碍中的慢性失眠障碍

另外如果患者过于肥胖、打鼾较严重,且睡眠过程中有呼吸困难表现,则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进行PSG检查以明确诊断。

为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样也设立了睡眠亚专科,针对与精神科相关的失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伴发的睡眠障碍。

5面对睡眠障碍,只能吃药吗?

目前针对精神科的非器质性失眠障碍,药物治疗一线的推荐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类),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佐匹克隆、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如果伴有抑郁焦虑情绪,也可以使用有助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米氮平、曲唑酮)。

但除了吃药,王勇医生表示,目前也还有心理、中医和物理治疗。

  • 心理治疗一线的推荐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和睡眠卫生教育;

  • 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睡眠的中药、针灸、推拿等;

  • 物理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光照治疗等;

目前还有一些新的疗法正在逐渐推广中,包括正念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经颅电刺激疗法等。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w68.com/post/17.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

回复给

欢迎点评

联系我们

站长QQ:95456610

站长邮件:9545661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QR code